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購物狂熱

購物已經變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從食衣住行到慾望皆必須由購物這項行為所構成的。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人陷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消費狂熱,在十一兆的經濟活動中花費近三分之二在消費性物品上,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相對來說在慾望橫流的世界裡大家似乎遭受到「意志力不足症候群」的折磨,
缺乏對富裕流感的免疫能力。
消費狂熱下導致購物中心的數量直線上升,一九八六年,美國高級中學的數量還多過購物中心,在這個年代購物中心取代了教堂而成為文化價值的表徵,在美國人之中有百分之七十每個星期都會上購物中心,比參加禮拜還頻繁。
購物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家庭經驗,小孩如同大人,皆是購物中心為填補空虛生活理所當然之道。從購物商場到家庭購物,你可以不需要大老遠開車或搭飛機去購物,大家正端坐在沙發上創造更全面性的消費活動,郵購商品無止境寄到你家,甚至還有「先付費購買商品型錄」才有在購買其中商品的權利,接著是電視購物頻道,靠著三寸不爛之舌的廠商和見證的藝人吸引著顧客上勾,甚至有評論者嘲笑這些商品是不停靠著女人叫賣美觀而無用的廉價品,過去幾年,網路也逐漸形成了虛擬的購物商場,我們所有想得到的東西都可以上網買,這些形式的購物帶來不僅是產品,它們更成為富裕流感的強力治病媒介。
「買得越多,省得越多」這是某廣告的宣稱,常常來個清倉大特賣、跳樓大拍賣等聲稱特價的商品,讓消費者有賺到的心態,羅伊斯解釋說:spaving意指同時間花錢和省錢,' 商場上的消費者都成為一個越消費越省錢的掃貨客(spaver)了。信用卡成為物慾橫流下的產物,許多信用卡公司的行銷計畫不只鼓勵顧客消費,並要他們負債更多債務,這就是銀行賺錢的方法,它們誘使你達成立即滿足,信用卡的流通,便利到讓人們容易忘記他們面對的是真正的金錢,享受下的代價是越來越嚴重的卡債。因經濟榮景加溫的消費狂潮,而處在累積新高的債務壓力下,現在的破產率甚至超過大蕭條時代。
當時的我們感覺比現在富有,今天大多數美國人並不覺得自己富裕,心理學家保羅‧瓦赫特爾(Paul Wachtel)說:「雖然今日國民生產毛額(GNP)是過去的兩倍不止,每個家庭的物品數量也是過去的兩倍,但富裕感受卻沒有超越過去,甚至比過去更低。」當一個人在有限的環境下,每一粒米每一塊錢都是很珍貴的,沒有慾望沒有貪念,會因為吃飽的一頓飯、穿暖的一件衣服而感到滿足踏實,但現在大家卻因為物質的慾望,對生活越來越不珍惜,吃飯要吃三珍海味,穿衣服要穿價值連城的名牌,雖然滿足了物慾但卻相對減少內心的充實,人們會因為慾望而忘記快樂真正的價值,很多人都誤以為我花錢購物可以滿足自己的空虛,但卻不知道那只是內心的虛榮,那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簡單的生活,減少慾望的存在,或許才是治療富慾流感的最佳良藥。
作者:食科二 鍾侑容 4994604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