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糧食戰爭 心得

糧食戰爭  日文四乙497242655 蔡銘澤


「世界各地的農民和農場工人,因為政府高官的縱容和市場的反覆無常,就快要活不下去,消費者肚子裡塞滿了加工食品而不可自拔。農企業的食品和行銷導致跟飲食相關的疾病病例數字創下新高,不僅危害成人的健康,也如同在兒童身上植入定時炸彈,含有低廉卡路里的產品打擊了本土經濟,但超市仍然在大量供應。我們跟食物的生產體系和飲食樂趣的距離越來越遠。大多時候,消費者渾然不知食物入口前所經歷的辛酸血淚,而我們的住家環境和工作型態讓人不敢妄想現況可能改善。
現行的糧食系統根本是一座荒原。它不只危害人類,也對其他動物造成結構性的傷害。它永無止盡地消耗水和能源。它造成全球暖化,並成為疾病肆虐的溫床。它還麻痺了我們的感受力和同情心。」
透過對糧食生產和食品業的現況介紹分析,作者清楚剖析「剝削」無所不在,糧食生產的市場和權力高度集中,農民不是唯一被剝削的目標,土地、生態,特別是我們對健康食物的「選擇權」,都被行銷、價格、通路「制約」和「剝削」了。
不是我在選擇食物,而是食物選擇了我,單一作物大量生產,化學添加充斥市場,為糧食生產當權者量身訂作的有機認證標準,超級市場透過物流控制了糧食生產者的命運,而我們的工作,居住的區域,公司和住家往返的距離都影響了我們對食物的選擇,否則便利商店的速食產品不會佔據絕大多數外食人口的腸胃,畢竟它價廉、方便、快速又有多樣的變化,可是這樣的食物,不只因為剝削生產者而獲得利潤,更是剝削身體健康的垃圾食品,我們卻只能麻木的接受,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起碼在有限的收入和長時間辛苦的工作後,已經精疲力竭,無力尋找對自己更好的健康食物。
現況雖然是這麼的無望,作者還是提出了一些零星成功的抗爭經驗,並鼓勵消費者爭取「食物主權」:人民、國家或聯邦決定他們的農業和糧食政策的權力。
不要輕言放棄我們決定自己要買甚麼?吃甚麼?食物由誰和如何生產的權力。

美味代價

影片二 美味代價 
日文系497242655 蔡銘澤
看完「美味代價」這部紀錄片之後,聽到旁邊同學說「好可怕喔!我以後不敢吃牛肉、雞肉了!」
也有人說「我們家本來就很少吃牛肉雞肉啊!」
的確,自從倡導保護地球之後,很多人改多吃素食「環保素」,因為肉類比較耗地球資源且較易造成環境破壞,所以在家中的飲食以素食為主,再加上我母親是營養師,知道許多食品添加了太多的人工化合物,而且往往含有大量的糖份,鹽以及油脂,所以在家吃的三餐也儘可能的以真正的食物為主,而不是經由加工廠製造,已經無法辨識食物的形狀以及產地與來源的食品。
「美味代價」入圍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揭露了美國食品工業背後高度機械化的處理過程,以及那些跨國大公司為了賺錢而不顧消費者健康以及殘害了自然環境。
我們現在超市或連鎖店買到的牛肉或雞肉,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在畜牧場中自然成長的牛或雞,而是出生至死亡一輩子關在不見天日,無法移動轉身,簡直像工廠生產線上的一個螺絲釘,而且為了生產效率,工廠無所不同其極地利用各種方式,在牠們的食物中添加各種抗生素與注射生長激素,最後這些東西當然也都跑到我們體內了。
看完時候我的感想:「從小我就對食物、對吃情有獨鍾,「美食」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深深吸引我。去吃到飽的餐廳,一定會努力讓自己吃到撐才肯罷休:對任何食物來者不拒,先嘗為快;對吃過的食物過口不忘。對吃、對食物,我有一種特別的興趣,美食也是我動力來源之一!但是看完紀錄片《美味代價》,我對美食有不一樣的認識,更對影片中的種種感到不寒而慄、驚恐萬分。」
同樣地,「《美味代價》走訪各地尋求美食的真相。鏡頭從大賣場上看似乾淨衛生、訴求健康的食品,轉入一處黑暗狹窄的倉庫,雞群被監禁在不見藍天的鐵皮屋內,卻長得異常肥碩,細小的雞爪幾乎無一立足之地,甚至擔不起自己的重量,彼此推擠、隨意亂竄。而飼主只是一貫地拾起慘死在同伴雞爪下的犧牲品,扔在充滿細菌的土壤中。想到當今人類都得面對空前的自殺式災難,就很反胃。」
一時的美味,得用源源不絕的代價兌換。首先,最切身相關的就是我們的健康、生命。當翠綠色的大地被受污染的土壤取代,食物鏈不斷惡性循環,生物體內的毒素累積在人體內產生「惡」勢力。只有當我們拒絕非必要的食品,才能制止大企業持續的擴張。
其實我認為遠遠凌駕一切之上的是,對萬物生命的態度。人失去了人性才會將雞與雞肉畫上等號。如果用「適者生存」來反駁人類不應該屠殺萬物,那麼人類應該是最不適合生存:不遵守大自然的法則,如何談得上競爭?
的確,這部紀錄片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超級市場,便利商店或大賣場琳瑯滿目的食品時,可以稍為停下來思考,或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們要拿回對食物的主控權。
我們應該有權力決定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如何生產出來,由誰來提供,換句話說,我們要回到幾十年前,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購買食物的來源,而不是透過全球化的工業體系,由工廠大量生產,食物從那來,如何製造完全不知道。
目前工廠製造的食品大都是添加了許多化學物質來延長保存期限,才能長途的運送到全世界各地,不只對我們健康有潛在的威脅,這種運輸也花費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吃在地種植當地消耗的食物,除了省下包裝與運送成本之外,也會更重視環境的永續利用,因為消費者就在當地看著生產者。
當我們確實能夠看到食物如何長出來時,也就是會吃到當地且當季的食物,這種體驗不只可以達到對生產者的尊重與環境友善的目的,其實對我們個人而言,除了更新鮮更健康之外,口味也會更好,同時也附加上了在地文化(傳統文化)的精神享受,是一舉多得的選擇啊!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美味代價心得


看似越來越多元的飲食文化,背後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是越吃越開心,還是應該越吃越憂慮?
    看到美國的牲畜從養殖到到變成肉品的過程,簡直無法想像我們吃的食物原來是這樣來的,以一種機械式、非人道的養殖模式。看著雞因為注射生長素快速長大,但骨骼卻無法支撐他的身體;牛隻被餵食玉米,讓整個牛的為裡病菌増多,製作出來的牛肉衛生也不好;豬從來也沒被看成是一個生命,在人眼裡只是食物。每種生物,生來就存在於這個食物鏈中,但在牠成為食物之前,他仍是個生命,並非像一些規模巨大的養殖場,裡面的雞、牛、豬,生來就是食物,宰殺後也是食物。這種大量養殖,注射生長激素,違背自然成長的規則模式的養殖廠所製造出來的肉品,雖然滿足了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元豐富的食物選擇,但是這些變調的食物,我們吃了是否犧牲了唯一的健康。
    而速食的出現,讓這些變調的食物越來越猖獗,而且成本低,所以幾乎餐廳業者都會大批訂購工廠化生產的肉品,相對的,自己栽種農產品的良心農民,他們的商品因為相對比大食品公司的商品要來的貴,所以也很少人能買的起。突然覺得我們像是知道了這些食物會傷害我們的健康而我們卻無能為力的人民,難倒影聘中有一個比較貧窮的家庭,因為買一顆花椰菜的錢可以買3個漢堡,只好買漢堡汽水來果腹,也不願花錢買蔬菜水果,因為實在太不划算了。像這樣的家庭有多少?用自己的身體健康緩取短暫的生存。而且現在快步調的生活,飲食方面講求迅速便捷,所以健康這個部分似乎都被忽略,而這就成為這些食品公司生存下去的原因。
    當連「吃」也要擔心會不會有危險的時候,那吃還是一種享受嗎?我們現在的食物裡處處隱藏著這種危機,吃牛肉要先看出處,擔心有沒有瘦肉精的問題;禽流感,許多病雞被撲殺,雞肉也未必是完全安全的選擇;而其他飲料零食,更是加了一些化學成分,塑化劑也讓人聞之喪膽。食物處處危機,那我們到底要吃什麼才是安全的呢?有一些良心農民所栽種的農作物或肉品,其實可以是一項選擇,價個方面雖然會有點貴,但是對我們的健康負擔會是比較小的。我喜歡片子裡農場的農夫說的話,他不會擴大經營,因為他怕他看事情的意義會不同,他並不是想要賺多錢,他只是想要讓這些健康的食物,去幫助這個世界。如果我們都有這種關心世界人溺己溺的態度,那我想世界會少一點自私,不會連最基本的生存線食物,也變成我們的負擔。


富裕流感心得


消費,是我們通過貨幣購買我們需要的東西來維持基本的生活,最基本的消費原是如此但是現在消費的本質越來越偏向,你我是否有發現我們購物行為已經有點扭曲。購物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快樂,努力的賺錢不都是為了購物讓生活過的更好,有越多額外可以花費的錢就越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以外越昂貴的奢侈品,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等比例成長的。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也額外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錢。
  譬如說,有許多人到了大賣場購物了好幾台手推車的物品,但真正有需要的有多少呢?有許多物品是因為當下的衝動或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尊和虛榮感而去購買,但是實質能用到的機會卻不大或是根本不會使用到,這就造成了浪費,也造成了垃圾。美國制度主義經濟學家凡勃倫發表了<<有閒階級論>>,他認為社會階級的消費是個人自尊的表現。因為有閒階級的人會消費勞動階級所生產的東西,而勞動階級被賦予享有消費的行為,只是讓他們能夠繼續勞動的手段,這些超過生活需求所構成的購買行為已經變成有閒階級的人的身分象徵,而財富的差異,金錢能力所表現出來的購買行為,也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人說從社會中得到越多的人,回饋給社會的也要越多,所以購買一些炫富的行為,似乎只能滿足個人的虛榮心之外,對這整個社會似乎沒有多大的幫助。
  以上是從凡勃倫的<<有閒階級論>>的角度來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購物好像青春,揮霍的時候完全不會考慮以後,當下的感覺才是重要的,但回頭來看才會後悔自己當初所做的事情。再信用卡還沒出來時的購物行為比較單純,是以真實的貨幣在交易,但是從信用卡出來之後,很多購物行為變成盲從無目標的瘋狂舉動,當收到帳單的時候才會大夢初醒,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之外還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錢。以我自己的親身例子來說,我很喜歡買衣服,在網路上看網拍的衣服或是逛街看實體的衣服,當我這個月買了一些衣服後發現零用錢似乎分配的不太妥當,好像花太多前在購物衣服這方面了,而且其實這些衣服很快我也會喜新厭舊,當我沒有新鮮感的時候又會想買新的,這樣不斷的惡性循環,導致我這個月接下來的日子會過的很拮据,也讓我埋怨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買這些衣服,也讓家中越來越多放不下的衣服。這讓我思考,我這次的購物並沒有帶給我很大的快樂,反而之後的這些壓力和煩惱帶給我不好的影響我比較多。
  我覺得我們應該當個有自主想法的消費者,不是跟隨著流行趨勢電視媒體的鼓譟而去行消費著個動作。先列好清單,並且有堅強的意志和自我的想法,不多買來囤積也不亂買不需要的東西,這樣一來購物才會是一件無後顧之憂的事情,也是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