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購物狂熱


購物狂熱,更多等於更好?


法文一 林亞慧402120410

*購物讓我快樂?

購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食衣住行到育樂,每一項都需憑藉購物來滿足,我認為買東西和挑選東西的當下是快樂的!

因為有想要的渴望,進而有想努力取得的期望,許多人更把購物當成一種抒放壓力,自我滿足的方式,購物對現代人的重要性已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但無限度的追求及選購又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腐蝕人心的一大" 病體 "-富裕流感

貪婪已經感染我們的社會,這是最糟的傳染病:或許不只是貪婪,恐懼才是推動我們那膨脹慾望的主力;也就是害怕在別人眼中看起來不成功

在富裕流感的時代,購物中心取代了教堂而成為文化價值表徵;購物商場已經變成許多社區中心;小孩大人皆視購物中心為填補空虛生活的理所當然之道;

而過去幾年,有一種新的富裕流感病媒出現在網路上,美國人平均每週花十一個小時在網路上,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購物,現在幾乎有半數網站都會賣東西,根據世界記錄大全,有一個美國人擁有驚人的ㄧ千四百九十七張信用卡數;而現在的破產率甚至超過大蕭條時期;還有賺得越多,存得越少

大多數美國人沒有適當務計畫:

百分之六十的家庭如果失去工作,只能維持大約一個月原本的生活,比較有錢的也只能維持三個半月

家已成為某種炫耀的表徵,推土機鏟平了一堆尚存且功能還不錯的房屋,取而代之的是超過一萬平方呎的超大豪宅;在某些西部的壯麗山城,許多超級別墅其實只是新富階級用來渡假的第二個家對許多人來說,休旅車象徵地位;人們的期望高多了,他們要各種便利;動力方向盤/輔助煞車/高級音響;1970年能源危機的噩夢,早就拋在腦後

外食的花費比自己料理還多,慾望膨脹了,胃口也膨脹了

我們擁有東西,還是東西擁有我們?在這個堆滿商業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就淹沒而失去自我,被潮流帶著走,到商場買更多的東西,或去跟汽車經銷商買輛新車;永遠想要更多,不會休止
史文生觀察到:”悲劇,就是渴望擁有一些東西,然後用盡方法得到它,卻發現一切都是空虛”;而真正擁有的是壓力與精疲力盡,人際關係也蒸發殆盡,身邊雖然圍繞著各式各樣的新奇玩意卻找不到意義”

*富裕流感改變著生活,影響且深入最重要的情感面
我們認為科技進展/自動化/自動控制….,應該帶給我們更多休閒時間和更少工作時間,然而現在我們有了科技,並沒有得到時間,我們把更多東西塞進生活中,並在其中失去耐心,且把時間壓縮到如此極致,卻覺得我們等待的每秒鐘都是痛苦的,強迫我們要加倍工作才能負擔這些商品,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痛苦也緊繃

富裕流感更是一個家庭問題,有研究發現美國夫婦現在每天只花十二分鐘和對方交談;親子時間都發生在父母接送孩子往返的不同場合;家庭固定共進晚餐的時間減少;許多家庭陷入債務和一觸即發的財務衝突中
我們工作的時間越長,家庭生活變得更有壓力;而家裡的壓力越大,我們就越想逃到工作去;這個循環並非始自工作,而是源自富裕流感,我們經常是因為想要更多所以才做更多的工作,我們選擇了錢而不是時間
在全球化過程中,訊速將每個國家捲進消費型態中;其中非常強調一點就是設法影響兒童,從很小開始就重塑其價值觀,讓他們打從心底相信進步是由他們所消費的物品來定義

*告別富裕流感,回到購物最初的簡單

一股強調「反璞歸真」的新生活型態,正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

199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持續穩定成長,儘管一度歷經網路經濟泡沫化,但全球景氣仍大致穩定,也促使人們安逸地縱情消費、追崇繁華的物質生活,全世界一度罹患了「富裕流感症」(Affluenza)。

但在遭遇次級房貸、金融海嘯衝擊後,情勢為之丕變。「美國貧富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成斷層,而中產階級的真正收入也正在下滑,」《告別富裕流感》一書共同作者之一的約翰‧德葛拉夫(John de Graff)指出。

窮則變,變則通。面對生活條件的驟變,許多人並未退怯喪志,反而重新反省過去紙醉金迷般的生活,並努力活出一種儉樸永續的生活型態。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美味代價

美味代價
資工三甲 400261399 林子皓
  在現在的世代中,人類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追求生存,而多出來的需求則轉變為其他物質生活,從衣物、住宅、交通、娛樂等方面都逐漸演化變的精緻,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中,連最貼近的『食物』,也不是那樣的單純、安全。由於最近新聞中常報導著「食品安全」的消息,光在台灣就有不少,毒奶粉、毒醬油、毒布丁、米,連我們平時煮飯不可缺少的食用油都中標,甚至有不少東西是我們正在食用的事物,連在家裡食用桌上的食物都碰到如此大的問題,更何況是一天老是在外的外食族,一連串的重金屬食物消息,震驚著整個世界,讓人們省思,我們還有多少食物是安全的?
  現今社會講求的是效率,效率越高,供給也跟著提高,隨之而來的利益、名利,無限循環,這是大企業一貫的做事方式。食物的生產方式也是照著這樣一貫的方式進行,垂直的生產線,原料、工廠加工、產生成品、賣場售出抑或出產成商品,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中,成為我們桌上的食物,這看似平凡的食物生產線,卻隱藏著不平凡的危機。
  從『美味代價』影片中可以知道,速食餐廳為了提高利潤,原本是食物下游處理者的他們漸漸地將企業擴展到加工,之後變本加厲的直接包下了食物上游的生產者,本意原本是好的,但卻為了追求利益,為了提高生產,漸漸將農業轉成機械式農業,將養殖也用一樣的模式去圈養,在食物中加了化學藥物、生長劑讓雞隻成長迅速,讓牛隻生長在相同環境卻沒有給予好的清潔,只為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供給,在這樣的環境下,食物到了人類的手中,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訊息。

  如此可怕的消息傳出來之後,衝擊了人類,但似乎效益仍然不大,人們手中拿的仍是一袋又一袋的速食,吃的仍是這些餐廳提供的食物,不可置疑的是,現代人的生病年齡也在逐年降低,古人說的好:「病從口入」,和以前不同的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才是我們的病因,是不是該認真思考遺下,我們的下一步該怎麼做,仍要繼續食這些會不斷殘害我們身體的食物,又或著是我們該動起來,具體的做,找尋健全的食物生產管道,追求人類的整體福利,亦照護著自己家人的健康。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新自由主義》

兒家三400310023李雅蓁

公平貿易與自由貿易

「不反對「自由貿易」而反對ECFA/《服貿協議》,是無法想像的。
同樣地,反對「自由貿易」而不反對ECFA╱《服貿協議》也是無法想像的。
在中國崛起,挾其經濟實力與政治目的向台灣進擊之時,
我們的處境比起過去受到美國帝國主義單邊秩序擺佈的處境,更加危險,
而這兩邊同時以各種自由貿易協定要求台灣開放市場,並意圖將台灣整合在它們的霸權秩序下,
加上台灣深刻的「邊緣化」焦慮,如果再沒有行動,將來勢必掉入空洞而貧窮的深淵。
我們將尋求一個用「公平貿易」來取代「自由貿易」的世界秩序。

何謂「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與國之間免關稅的貨物及服務流通,與貿易保護主義相反;自由貿易也是全球化的主體。
  自由貿易在經濟學上的概念包括免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例如進口配額等的國際貿易及服務;勞工及資金在國與國之間的自由流動;無保護本國當地企業,產品及生產因素等的法例、政策、補貼及稅項等;無政府對產權的特別保障等,所以有可能引致大型組織壟斷市場經濟。
  跨國的自由貿易就是各善所長、各購所需 ------ 每個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都不同,總有長短。因此,每個國家只需生產自己最善長(機會成本相對最低)的產品,然後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交易,賺錢換取自己生產成本太高或者根本不能生產的東西。
  倡議國際間自由貿易的人相信,只要各國政府不要用關稅等手段來限制貿易,那麼這種國際自由貿易最終會使各國的共同享受經濟成果。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後來改革為世界貿易組織,就成為推動國際自由貿易的重要平台。所有加入的成員國,承諾彼此之間降低減免關稅,保障貿易跨國暢通。 


何謂「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Fair Trade)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在貼有公平貿易標籤及其相關產品之中,它提倡一種關於全球勞工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其產品從手工藝品到農產品不一而足,這個運動特別關注那些自發展中國家銷售到發達國家的外銷。
  公平貿易運動,試圖透過與被邊緣化的生產者及勞工的緊密合作,將他們從易受傷的角色,轉化成為經濟上的自給自足與安全,它也試圖賦權他們,使他們成為其自己組織的利害關係人,同時在全球市場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促進國際貿易的公平性。
  公平貿易的提倡原是為支持社會公義和援減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極度貧窮情況。其中尤以工會組織和環保分子較熱衷提倡,用以批評資本家勞工自然環境的對立情況。公平貿易的倡議者認為現代的社會不穩定、社會公義的失落、恐怖主義的擴張都是由一個失衡的全球經濟體系所致。而全球化所標榜的自由貿易並不一定會為所有人類帶來財富,因為自由貿易並不保證公平貿易,自由貿易只會帶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社會不穩定以及弱勢民族的衰亡。
  現在的公平貿易運動提倡改革現行的貿易行為(尤其是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之下進行的國際貿易),例如要求已發展國家廢除其對國內農業的補貼,以減少將農產品傾銷到發展中國家,從而打擊當地農業的情況。另外,還包括鼓勵消費者不要參與涉及不公平貿易的消費,從而向有關生產商施壓。在歐美等國,市面上比較流行印有公平貿易標籤的產品,以供消費者一個另類選擇,以稍微高一些的價錢購買合乎公義的貨品,其中以公平咖啡巧克力最為著名。


 自由貿易/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

  歐美國家政府大量補貼自己國家的農民,使得一些農產品能夠廉價橫掃全球市場,最終使其他國家農民無力競爭而破產。例如早前韓國農民抗議世貿,原因之一就是世貿條款有利於美國政府補貼本國牛肉等農產品。 
  西方跨國企業投資發展中國家,但造成行業壟斷、剝削工人和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等問題。但企業本身卻能享有龐大利潤。例如西方咖啡連鎖營運商,據說一方面壓榨南美洲種植咖啡的農民,另一方面卻在市場上以高價銷售咖啡謀取暴利。
  在世貿框架下的自由貿易,不但沒有如最初構想那樣提升全球福祉,反而加劇貧富懸殊的全球分佈。


公平貿易存在的理由

  在公平貿易裏,一項很容易被發現的事實,就是它認為現在的全球貿易組織是「不公平的」,當人們在為公平貿易宣傳的時候,通常是以個體經濟市場失靈、現有的商品危機及它對發展中國家生產者的衝擊作為理由,以說明我們為何需要公平貿易。

  正因為現存的自由貿易與市場失靈使得發展中國家很難脫離貧窮公平貿易以提供生產者穩定的產品價格、企業支持、接觸優質北方市場及更好的貿易條件等,可以被視為一種嘗試要解決市場失靈的努力。
  另外,公平貿易的支持者相信,現行的市場價格不能適當的反應生產的真實成本;他們相信,唯有管理良好且穩定的基本價格系統,才能包含環境及社會的生產成本。以非牟利形式推動企業和民間團體,共同探尋更合乎公平貿易和消費者責任的經營方式。優點是讓大小企業和團體、不論規模和背景,均有參與和對話的機會;同時亦避免合格/不合格的淘汰式二分法,而是透過磋商和協作態度,鼓勵成員機構申報利潤及公開報生產資料,不斷改進負責任的經營方式。
  簡單來說,凡加入該運動的企業,都會承諾:1.對為其生產的發展中國家勞工提供更合理的報酬;2.更加關注生產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問題和資源節約,著重以可持續方式進行生產。這完全是一個非由官方組織的、自發參與的跨國社會運動。公平貿易是一個基於對話、透明及互相尊重的貿易活動夥伴關係,志在追求國際交易的更大公平性,以提供更公平的貿易條件及確保那些被邊緣化的勞工及生產者的權益(特別是南半球)為基礎,致力於永續發展,公平貿易組織則積極的參與支持生產者、認知提升及志在改變傳統國際貿易習慣的專案等活動。




參考資料
經濟全球化
http://www.hkfew.org.hk/topic/liberal/files/OtherWritings/20110921_Newspaper.pdf
維基百科-自由貿易、公平貿易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


海豚的濫殺

402500294 公衛一 林珈羽
  2009,美國上映了一部關於海豚的紀錄片­--血色海灣,但它所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海豚可愛的一面或是成長的過程,而是日本如何濫殺海豚的真實經過,由於海豚被獵殺的數量十分龐大,使得獵殺時整片海水會呈現血紅色,且獵殺地點在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隱蔽海灣,更匪夷所思的是海灣周遭堅守很嚴密,不禁會讓人們思考其中有無合理性。

  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是以捕鯨與海豚而知名的地方,(影片中聲稱)每年都會有將近兩萬三千條的海豚被捕捉,來自各地的海豚訓練師會從中挑選漂亮俊俏的海豚,其他長相不佳的海豚便直接殺死做成假的鯨魚肉販賣出去,但光從事情表面來看,這與屠宰牲畜並沒有不一樣,因此我們必須探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是海豚肉的供給與需求,在許多國家包含日本都及少吃海豚肉,跟牛肉豬肉等的消耗量簡直天差地遠,但每年製成海豚肉的數量卻不低,重點是在經過研究後,發現海豚肉含有過量的汞,過量的汞會造成水俁病,只要食用污染水中的海洋生物或飲用被污染的水均可發生中毒,如果懷孕中的婦女食用,也有機率會造成胎兒先天性水俁病,所以商人常掛羊頭賣狗肉將海豚肉混在鯨魚肉裡販賣,除了能降低成本也能提高售價。第二,日本對外聲稱獵殺海豚是太地町的文化傳統,但在經過紀錄片訪談後當地居民發現,大多數人(非漁民)並不知道有如此大規模的海豚獵殺,再者傳統文化在時代變遷及現代的法律道德下是可以改變的,例如原住民文化的出草。第三,獵殺海豚的確為當地漁民的營收來源,但作為漁民應該不可能只有捉捕海豚的技巧,改變捕捉的對象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漁民不會放走海豚所帶來的龐大經濟。最後是最受爭議的道德問題,殺海豚與殺牲畜有什麼差別?就像是台灣殺狗是犯法的,但殺牛卻是合法又合情理,除了動保法本身制定的關係,人們主要的食用對象也是一大主因,在日本,年輕一代已經很少人吃腥味很重的海豚肉,況且海豚無法與牲畜一樣人工大量繁殖,自然不應該與食用牲畜一樣的標準來評論。
  在紀錄片開播的幾年後,太地町是否有停止獵殺海豚我們無從得知,但日本政府仍然認為海豚獵殺是合理的,而且在網路上還是有傳出獵殺海豚的活動,我們或許無法像血色海灣的導演將所有事情藉由電影呈現出來,並由此抵制日本的行為,但我們可以由小事做起,少去海族館少購買海豚肉或鯨魚肉,甚至可以藉此來抵制台灣較常見的魚翅,我想只要有心,任何事都可以盡一份努力及貢獻。

血色海灣



血色海灣


401200251  心理二   林鴻鈞


第一次接觸這部片時是高中的健康與體育課,後來上課看完後依然是如此的驚心動魄,若不是影片親眼所見,很難想想日本漁民如此殘暴的獵殺海豚,海豚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溫和聰明且富有人性的一種動物,這樣的印象和屠殺扯上關聯時,尤其令人感到噁心。片中日本漁民多次暴力且無理的拒絕攝影機拍攝現場,他們以文化差異說明自己的暴力行徑,如果他們真的問心無愧,又怎不敢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公諸於世呢?因為這樣的行徑完全不符合道德正義,慘忍的屠殺方式讓海豚以最痛苦的方式一點一滴感覺生命的流逝然後死去,別說是海豚,只要視富有痛覺的生物,這樣的行為就是不被允許的。

再來談談海豚肉因為汞含量超標不適合食用這件事情,這樣的事情只要把海豚肉送去化驗就能得到十分明確的答案,日本漁民難道真的不知道海豚肉有很高的汞含量嗎?不但自己食用,更差點納入兒童的營養午餐,有一種明知不可為,而偏要為之的感覺,那到底背後是怎麼樣的原因造就他們偏要為之呢,影片中的解釋,站在美國人的立場,認為日本人帶著民族的自卑感,所以別人說不行,他偏要這樣做,來證明自己並不是什麼事都要受到別人的管束。我認為不無道理,這樣的意識抗爭行為常常失去理性的判斷,只為了爭一口氣而毫無思考的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甚至他們可以認為海豚肉其實是沒有汞的,甚至他們要大費功夫販賣經濟價值極低的海豚肉,也不願站在生態的角度避免濫殺枯竭。

最後來談談日本漁民一直強調的傳統這件事情,地球村的時代來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因此許許多多的傳統的確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文化交流中逐漸消失,保留傳統文化這件事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所謂的傳統並不是掛上傳統的名義而為所欲為,拿台灣原住民出草的這個傳統來說,他的確是一個傳統,是先民過去經驗遺留的痕跡,這件事並沒有錯,也是值得保存的歷史,但如果現在原住民依然有出草這樣的活動,這就會違反的社會道德與正義的價值,出草這件事還只是部落與部落間的關係,如果兩個部落都認為這樣的習俗無誤且願意承擔它所帶來的風險,那麼開放部落間彼此的出草行為我認為還說得過去,但今天日本魚民所謂的傳統是一種人與生態之間的關係,不是你單方面認為沒問題就應該要被大眾所接受所允許的,這樣的傳統應該以歷史的狀態保留,如果繼續這樣的活動,那就不是傳統而成為了必要改過的陋習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感觸良多,真的很想走訪一趟大地町去向哪裡的漁民發出自己的聲音,面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我們應該勇敢地有所行動,不論是站出來表態,著手解決,或是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這才是身為世界公民應該具備的素養。

海豚的真相───血色海灣



401200172 心理二  張智堯
                                                   
海豚其實是極富有感情及情緒的一種動物,在許多水族館有很多海豚的表演,我們一直都以為牠們是非常快樂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在「血色海灣」這部影片中,Ric是位海豚訓練員,他擔任當時一部非常紅的海豚節目Flipper的海豚訓練員,在影片中他與海豚相處非常久的時間,後來發生一件震驚的事就是Flipper中一個海豚成員凱西在Ric手中自行斷氣自殺!Ric才知道其實這些海豚都是很痛苦的,每次發出那些叫聲都是壓抑及痛苦的表現,這才引起Ric去拯救那些受困的海豚。
太地町,是日本一個捕獵鯨跟海豚知名的地方,每年大概秋季的時候,是獵捕海豚的旺季,且他們獵捕海豚有一套方式,就是將一根根很長的鋼管插入海中並敲打它,鋼管所發出的聲音會影響到海豚的聲納系統進而使牠們驚慌失措,那些日本漁民就利用這套方法驅趕海豚,然後趕到淺灣且四周都是岩石包圍的海角,進而讓那些海豚訓練員尋找喜好的海豚將牠們成為下一個Flipper。而沒有被選中的海豚就會被帶到海灣的某一側做「處理」,透過影片的了解,Ric淺入那些日本漁民所謂的禁區,然後拍攝到日本漁民慘忍的屠殺方式,沒有甚麼無痛且極快的讓那些海豚死去,他們是直接拿那些魚叉直接一叉一叉的殺死那些海豚,手段非常慘忍,而那些海豚的血救流進大海,將那片海染成血紅色的血色海灣。
更令人憤怒的是,每年有許多海豚被屠殺然後當然鯨豚肉來販賣,但是日本很多地區都不知道有這些事情,而且政府也操控媒體刻意隱瞞這些事情,其他日本居民當然也不會知道這些資訊!而且海豚內也含有高含量的汞!汞會造成嬰兒一生下來畸形突變或智能下降等等問題,海豚在海中也算是較高層的食物鏈者,所以汞含量一定也高的很嚇人,居然還將這些海豚肉送到學校給兒童當營養午餐!真的是非常可惡,如果其他日本居民知道這些事情的話,他們一定不會在吃海豚肉了,搞不好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吃海豚肉。
最後想來打一下感想,其實看完這部影片後,覺得世界上有很多這種事件,只是都被隱瞞起來或是自己都沒有去注意到,我從中學到最大的東西是不要只是空想,即便是只有自己做出的小小的舉動,對這個世界也是影響很大的!片中的Ric就是保持著這種精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實在看這部影片之前就已經知道那些海豚的表演都是非常慘忍的,所以我也沒有再去觀賞過了,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挑選海豚及捕殺海豚的方式是如此的不人道及慘人,難道這個世界都是被利益所沖昏了頭了嗎!真相就如此的不重要嗎?人類真的是一種危害世界極大的動物,不只破壞了生物鏈,還危害整個地球,但是我仍然保持一點希望,這世界上一定也有很多像是Ric這種精神的人,即便不是,我們也要向往成為他這種人!為這個世界貢獻心力,我們人類雖然有很多很可惡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善良的地方,撇開那些眼前只有利益的人,還有許多人是真正想要拯救這個世界的人們阿!!!呼籲大家也呼籲自己,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是善的話,儘管去做吧!不要空想,做就對了!

不只是風景




    
說到人行道你會想到什麼植物?楓香?台灣欒樹?阿勃勒?樟樹還是榕樹?
說到綠籬的時候腦中會跑出哪種植物的樣貌?七⾥香?⾦露花?女貞? 
這些植物都是我們⽣活環境周遭常見的景觀植物,在日漸現代化,都市化的城市中,這些植物點綴著些許綠意,也在四季變幻之時經由葉片的顏⾊色或者葉⽚的掉落來告知我們季節的轉變。

這些綠化我們城市的植物能不能有更多地利⽤用呢?



帕姆.沃爾赫斯特。⼤大英國協林業委員會的董事會主席。 他創辦了可⻝用的Todmorden(英國⼩小鎮名) , 同時促成了在地⽣生產食用的鏈結。"


他開始了⼀場⾰革命,從社區開始,他們種植了可食植物,藥草,⾹草在社區綠地上,醫院前,警察 局錢,甚⾄至是墳墓上。這場革命不單單只是想要將單純的景觀轉為可⾷用的風景,⽽是藉由栽種蔬 菜等⼩小動作,帶動社區的活動。像是有⼈去種菜,當然有人會發揮美術才能來為這⽚片綠地做出美化 或是指標。⼤家加⼊這個⾰革命,投⼊一份⼼力,對這社區釋出善意,進而凝聚⼤家的力量。 



改變世界,好像是很遠大很困難的夢想。但我們能從我們身邊做起。我們也能夠在自己的社區發起 這麼⼀個活動。把農業帶進我們的生活,除了當蔬菜成熟後能直接當地成為我們的⻝物外,我們能 夠了解農業的⽣生產過程,清楚地知道這些蔬菜有沒有受到農藥噴灑,進⽽為我們的食物做把關。



詳細了解可⻝⾷食⽤用的⾵風景:http://on.ted.com/Warhu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