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隨堂議題─服務貿易協定

金企二牛予諶(401412153)
隨堂議題─服務貿易協定

沿革與背景
        為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2010629號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依ECFA4條「服務貿易」規定,臺灣與大陸同意在服務       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於ECFA生效後六個月內就服務貿易協議展開磋商。為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和保障兩岸雙方服務提供者的權益,擴大業者交流合作和市場規模,並減少限制性措施,兩岸兩會於2013621日簽署完成服貿協議。
目標(引用自協議本文)
        本協議致力於:
一、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涵蓋眾多部門的服務貿易限制性措施,促進雙方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及便利化;
二、繼續擴展服務貿易的廣度和深度;
三、增進雙方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
正面影響
        持正面看法的學者與民間商業人士主張,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對臺灣有利,因中國大陸開放給臺灣的產業項目均高於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的開放程度,並且允許中國大陸的企業與企業主來台,有助於增加臺灣的就業機會、改善臺灣勞工的勞動條件、處境以及待遇,增加臺灣服務業的良性競爭。而允許臺灣企業登陸部署中國大陸的服務產業,則大幅增加自由貿易程度。
引用
1.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評估,台灣電子商務、資訊業、線上遊戲業、金融業、環保業、物流及運輸業等產業可望受惠。
2.      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認為,政策開放是利多於弊,而日本過去作法封閉,台灣不應該步上日本後塵,而要開放一點,「不要怕這怕那,一起把餅做大」。
3.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台灣若用保護思維作考量,以全球過去案例,一定是輸家。」他認為即使像美國與其他國家企業都有保護,但結果仍是輸,顯示受保護最終會是輸家,唯有透過競爭才能進步。
負面論述
        兩岸市場規模差距極大,且政治體制有別,此協議可能嚴重衝擊,甚至引入帶有政治企圖的中國大陸企業攻佔臺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
        主要反對的聲音是針對中國大陸資金進來炒高本地房地產、將高度增加下一代未來創業的門檻、印刷出版業、物流業、倉儲業認為他們會不敵大型陸資削價競爭等等經濟衝擊,將嚴重增加台灣貧富差距。
引用
1.      東吳大學教授郭振鶴指出「一般服務業是偏向勞力密集,金融業是偏向資本密集,應以獨立協議或合併方式來處理。現在夾帶一起,會讓人有圖利特定企業或走向政治統一的疑慮。
2.      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認為,雙方談判結果嚴重不對等,中國基於其國家發展需要及對台政治戰略,談判具強烈目的性。如中方需要台灣人才、技術的產業(例如醫院),即開放台灣獨資進入;不需要或台灣較有競爭力的產業,則設下重重投資限制。台灣方面,不僅弱勢民生產業被要求對中開放,且攸關台灣民主自由和個人隱私的產業(例如電信服務、廣告業),以及有國家安全疑慮的產業(如快遞運送、海陸空交通運輸、地質探勘)也必須開放;在雙方都開放的項目上,中國以開放模式的差異充分享受談判成果。
中國政府立場
        中國政府對台是否具有以商逼政的隱心我們不得而知,學界與政界說法迥異,但以條文和情勢上來看,簽訂服務貿易協議似乎對台灣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節錄自自由時報電子報):中國鳳凰網針對台灣抗議黑箱簽訂服貿協定一事,在網站舉辦民調,詢問中國網友「有必要和台灣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嗎?」。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將近20萬名中國網友參與投票。其中,高達97.4%的人都反對和台灣簽訂服貿,只有2.6%的中國網友支持。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服務貿易協議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