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影片三 低價的代價


這次老師讓我們看的是有關一家公司裡面的所有秘辛.通常如果有一家大公司進駐到小城鎮我們都會非常開心,像是:百貨公司,cusco……,這代表這可能會為城鎮帶來無限的發展和可能,進而促使城鎮進步.是的,我相信這是我們普羅大眾一般的想法,我在看影片之前也是如此想的.只是隨著影片從介紹一家小商店的歷史和他的人情味,店長所秉持的經營理念作為序曲,然後直到後面開始解說沃爾瑪公司開始入住各個城鎮時所發生的現象,令人意外的,並沒有對城鎮的發展帶來更意想不到的一面,那就是因為它的便利及低價,反而造成了城鎮的荒涼,所有的小店家,舉凡,食衣住行……等都被沃爾瑪給擊垮.即使別的城鎮已成了前車之鑑,市民們依舊敵不過大公司,大企業,成了一個個無奈的犧牲品.
  我想不管在學任何專業,在做任何工作的時候,都必須抱持著我是為他人而服務的心情.我想在影片中一開始提到的小商家擁有這樣的想法而作生意的.但是我也相信只要是人類,習慣精打細算的我們哪裡有便宜肯定會往便宜的地方去.
因此,沃爾瑪的低價終究戰勝了一切,就算少了份專業和人情味,低價總是萬歲.但是,要是沒有看過這個影片的話,我想我大概永遠都只會以為低價是因為大量進貨,是因為大陸勞工便宜……等如此帶過.卻沒有想過所謂的低價竟是在壓榨之下而得來的,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影片中我認為最特別的拍攝部份便是從許多的員工口中說出了太多沃爾瑪被戳破的謊言,在每一位員工的所說出來的再搭配沃爾瑪完美無缺的廣告和董事長的演講,在我看來真是極大的諷刺!沃爾瑪身為一個大公司不但對公司內部和外部並無達到最完善的照顧,像是員工的福利和客人的人身安全,對於這些遭控訴的部份,甚至沒有解決之道,只想去掩蓋事實,讓原本以沃爾瑪為傲的員工都備感失望,這些都讓我不禁思考為何反而是如此這樣的公司逐漸的擴大勢力,而那些憑著對的理念做事情的小店家卻漸漸的,一個一個消失了!低價的吸引力固然非常大,但是我們卻從沒想過,這些低價是花費多少的心力和血汗而來的吧!要是知道了這些,我們就真的會放棄低價嗎?而知道了這些我們能有勇氣與大企業抗爭嗎?從這影片中,有人選擇站出來說話,卻也有人選擇默默承受.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的世界,就像開學第一堂課所說的,大家所認為的工作應該都是能滿足他人以外,也能滿足自己.而不是壓榨自己的全部吧?
  從這影片中,另外我也領會到了一件事情,身為公民,不應只是國內的公民.我們是生活在這地球上的,所有的人事物,大自然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必須更關心週遭的任何事,並且試著去想想或許有太多我們不知道,被蒙蔽的美好泡泡.
在知道之後,即使是微薄的力量也好,也必須相信自己能為世界上的人改變點什麼.

議題五 糧食戰爭


事實上我上述所說的確實是其中的原因沒有錯,但是在這科技和交通都日益進步的時代,要找出解決辦法更不是不可能的,我曾經在日文課本裡看過飽食時代這個詞,意思是說這世界上還有太多的食物是被浪費掉的,證明如果真以全球所有的糧食產量下去算的話,絕對是夠的.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這就是我這次所受到的衝擊部分了!
 
由於現在交通極度方便的緣故,這個國家跟另一個國家要交換對方所生產的糧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因為每個國家氣候和地理條件不同因此生產的糧食多寡跟種類都不盡相同.而在人類的慾望之下,在想多吃不同的食物的驅使下,我們常常進了不同的食物來吃,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每個農夫都會選擇經濟利益最大的作物去種.因此破壞了我們原本的在地經濟的生活模式,原本習慣自給自足生活的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更改了生活模式!另外,最重要的環節便是企業的干涉,現在的貿易範圍已日漸擴大,因此光是一個買賣便牽涉到極大的範圍,再加上中間層層的利益剝削,往往位於底層的農民們變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而企業在背後所做的所有事情更是讓我大大的感到憤怒,無奈和驚訝.光是在市場佔有率方面幾家大公司便決定了所有人民能吃的食物,因此,我們所選擇的食物,事實上並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一種被迫的選擇,我想我們總以為現在的生活何其便利但是我們的真正的生活是被綁住了!但是,即使感到憤怒我們要如何解決這件事情呢?我卻一直想不出這個答案.另外,為了需要大量生產糧食的緣故,並且大量的利用會用到石油燃料的機械及肥料.因此,盡管玉米田的產量大量的增加了,再加上分送至各地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卻比起以前更大量的增加了!而他們逼使農民的種植的手段,甚至觸及到科學專業領域,才讓我領略到企業家在我們背後所做的事情是我們萬萬所想不到的.

議題四 失控的世界



在一開始,我們小組大致上有個共識,那便是科技發展不應直接與社會進步畫上等號.就如同我們所知道的,生活中舉凡食衣住行雖然幾乎都離不開科技,但是社會的發展應該是多方面而來的,例如說:社會福利的完善,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因此科技發展當然不會簡單的就直接造成社會進步.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科技進步更可能造成社會發展的許多負擔,就拿許多會造成人類危害的科技武器來說,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另外科技發展雖然對人類提供了許多福祉,但卻也造成了生態浩劫,在這之後,人類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卻依然用科技去解決問題,卻不知道這些發明的東西會不會造成人類以後更大的問題,我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說過,人類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發明某樣東西,卻又為了解決這樣東西所帶來的問題而繼續發明另外一樣,就這樣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科技發展似乎也是這樣.而從正方來說的話,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確實是無可取代的,電視、電腦、網路許多東西跟以前並不同,變得隨手可得,因為此便利性也造成了我們可以做花更少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變得更有效率,這是科技本身的宗旨才對,理應是為了人類的福祉!而在綜合回應之後,我發現最重要的果然不是在於科技本身,而是我們人類本身!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科技?發明此項科技的利與弊是否能平衡?甚至有時候我們發明此項科技只讓某些特定的人得到好處,卻讓遠處的另一群人深受其害.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最大的重點都在於人的使用,也因此我們大多數的議題又會回到了關於「人」本身.「人」,最不同的地方就是擁有慾望並且能夠思考.慾望使我們想要擁有更多,因此利用了我們能思考的能力去進行改善,這本來應該是能讓社會進步的,但是因為人類的慾望終究是無窮的,甚至是自私的,因此科技帶來了許多好處,但是卻也造成了無可往返的破壞.這破壞包含了以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科技的方便總是促使我們的距離拉得更遠,也因為便利性讓我們人類越來越容易將身邊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像是有些老店為何總是堅持手工一樣,科技帶給了我們什麼卻也讓我們失去了些什麼吧!要是有一天沒有了電視,電腦,網路,沒有了i-phone,人類的世界在地球24小時的運轉裡或許就會多點交談吧,不是嗎?除了這些無形的改變之外,我想最讓人擔心的還是氣候的變遷吧?大自然的轉變人類已經意識到了,但是有多少人類會發覺因為科技的過度發展我們已失去太多,在這地球上生存的我們真的全部都意識到了這件事情,願意去改變自己嗎?而大自然又真的能因為我們而改變嗎?有太多事情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我們都先得撇開人類中心主義,才能去真正的去傾聽地球上萬物真正的聲音吧?

經過這次的辯論,原本以為因為社會進步實在很難定義會非常的難以進行自己的意見闡述,但是看到後來大家針對自己所站的立場去想它的論述,原本自己雖然是非常堅持反方的,但是很意外的也透過了正反方的辯論,理解了問題真正的所在點,收穫非常的大呢!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生命可製造嗎」心得


「生命可製造嗎」心得

德語四 497260152

    本週主題是有關「生命可製造嗎」,也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若單只看智慧財產權,讓人想到像是文章、創作、音樂等的智慧財產權,生活周遭也經常看到相關的議題,例如正版音樂唱片以及電影等,經由辯論和老師課堂上的說明以及閱讀講義,了解到智慧財產權涵蓋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是需要以許多方面來認識。

    這幾年我們常常會在新聞、報章雜誌等媒體中聽到或是看到有關基因作物、基因改造,還有基因改造的食品、蔬菜水果,以前對於基因作物並沒有很深入的了解,在講義中詳細地介紹及分析有關基因作物及基因工程。書中以生物多樣性以及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來分析,並舉出許多例子,例如1996年美國種植基因改造棉花品種,希望能防治害蟲,但基因改造作物遭棉鈴蟲侵擾,農民花了許多錢但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生物多樣性及人民的知識,許多生物在其原生地已被當地居民使用好幾個世紀,當其他國家之藥廠或是研發公司來到此地,將這些生物視為原料,透過相關法規來規範其使用權,那對當地居民來說,他們的使用權如何被保障呢?讓人不禁擔心,資源越來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但大眾卻很難享有這些資源。

    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到一些生物多樣性的情形,例如對於國外動植物的引進,需要特別注意其對生態的影響,因為外來種很可能會對原生物種有害,像是食物的競爭或是以原生物種為食物,書中提到的1990年藍吳郭魚引進佛羅里達州的德艾菲湖,一開始牠只佔了湖中魚類總重量(生質)不到百分之一,到了1974年藍吳郭魚卻已凌駕其他物種,其生質高達百分之九十。有時候一些外來種生物是不那麼容易注意到的情形下傳入,例如幾年前在台灣出現的紅火蟻,造成許多困擾。

    生態保育,是大家平日經常聽到的議題,有時我們可能只是看到了其中一部份,並未從其他角度去認識、去了解,從不同的方向來理解,或許是對生態保育觀念較全面的認識。透過講義以及討論,又使我對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以及永續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當我再次接觸到相關的訊息時(電視節目以及網路文章)會有更多元的想法和思考。

    文章、音樂、創作等智慧財產權是重要的,也對創作者表示尊重,在某些層面上,需要大眾對於生物多樣性及其相關智慧財產權有更深入的理解認識以及監督,需要更謹慎的看待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人類對於大自然的一切,需要尊重與珍惜,地球上豐富的資源與生物多樣性,是幾十億年時間演化而來,若破壞殆盡,對於生態平衡及環境健康都是很大的傷害。科技日新月異的同時,也要不忘環境的重要性。

新自由主義心得


新自由主義心得



德語四 497260152

    今天開始了第一次的小組主題辯論,主題為「新自由主義與自由」,在今天的課程之前,對於「新自由主義」與「自由主義」並不是很了解,課後從網路上找到一些資料,了解一下其定義與發展及歷史背景。課堂辯論中,除了組員們的想法交流與討論,傾聽支持方的想法也是獲益良多,從表達個人想法、互相討論、整理總結和兩方想法的溝通辯論,最後綜合兩方想法以及老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自由主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平常看財經新聞中,常常會聽到國際貨幣組織IMF及其他相關名詞,但對其定義與內涵以及運作並不是非常了解,在講義中借由作者的解析,對國際間一些經貿情形有多一點認識。

    在課堂上的辯論中,做了一些關於兩方觀點的筆記,從討論、老師講解與講義中的例子,可以發現一些問題,民營化中的例子如文中提到的象牙海岸電話公司,政府將原本國營電話公司的資產賣給一家法國廠商,且同意該廠商除了既有電話業務外,連行動電話業務也都一併擁有獨佔權。結果使當地許多人民無力支付大幅提高的電話費,也無法達到縮小貧富差距的功能。將這個例子和上課辯論討論時的談到的經濟自由簡單做個呼應,因為沒有管制而使得當地民眾的權益也受到損害,甚至也可能使當地產業無法生存,因為外資擁有獨佔權,普羅大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另外像是泰幣的貶值,卻讓投機客藉此賺取大筆的匯差。課堂中老師跟大家提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的方法有三個方向:財政節約、民營化與市場自由,書中對其當時的狀況與後來的發展有所解析。

    在未閱讀本書之前,對IMF不甚了解,對其影響力以及功能也不太熟悉。

從書中認識到,並非IMF的所有方法都適合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區域,每個國家每個區域就是因為地理環境、人文與歷史發展以及資源的不同,才會有多樣化,方法需要因地制宜,並非一套就可以適用全部,文中作者也將當時亞洲金融風暴幾個國家採用的方法和後來的發展做了分析、比較,縮減政府對於貿易經濟的管制,並不一定能夠使情況穩定,也可能使某些特定集團獲利,但對國家整體卻沒有幫助。講義中也談到中產階級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若中產階級的資產越來越少,而財富只集中於少數人手中,也就是這幾年常常在新聞中提到的M型化社會,社會的穩定將會失去平衡,其後果是讓人擔憂的。

    有時我們會在報章雜誌及電視節目中看到探討開發中國家所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從全球化的影響中,我們會發現許多開發中國家並沒有因此使其社會發展更穩定,普羅大眾的生活也沒有獲得更佳的改善。在課堂中有討論到一點「競爭市場下,社會福利達到最佳」,倘若沒有政府的管制,是否會忽略社會底層人民,社會福利也無法讓真正有需要的人使用,導致弱勢永遠都是弱勢的惡性循環?

均富的社會才能穩定發展,均貧的社會將會失去平衡,造成動盪。自由貿易也是需要外力的監督與管制,避免財富集中於少數人,而大多數的人民卻貧窮無改變的機會。看待事情及問題,要以不同的角度及觀點來理解,實施一些方法前,需要大家多面向的了解問題及慎重的考慮,才能找出最適合也對大眾有利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