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東西的故事



   東西的故事   
 經濟一甲 吳舜文 402351564

    在這個消費生產快速的世代,人們大量生產與消費,卻沒意識到背後承載的是無以計量的垃圾廢棄物,我們使用的產品終將成為垃圾場裡的一隅,而大部分人仍依舊肆無忌憚地消費,買不必要的物品,我們都知道地球資源因為人們的使用日益縮減,卻沒有人告誡大眾其中的嚴重性。



     每件物品都經過開採、製造、發配、消費、丟棄,看似簡單的系統卻隱藏著巨大危機,因為它是個單行道系統,而我們居住在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每個看似單調的環節都不如你想像的簡單,它還牽涉了社會、經濟、環境、文化等層面,幾乎是人類生活的所有章節,而每個層面卻又以最極限的方式在互相推擠,企圖用上所有可運用的資源。


開發:
    開發實為剝削的美名,我們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在短短過去的三十年中,人類就用掉了地球將近三分之一的資源,且難以回復,我們危害到的不僅是大自然,也是在摧殘我們正居住的這片土地。現今的美國僅剩百分之四的原始森林,百分之四十的河道已因汙染等原因無法飲用。而我們的問題不僅僅在於使用太多物品,還在於我們用的遠超過我們應得的,譬如說美國涵蓋世界上百分之五的人口,卻消耗了地球百分之三十的資源,還製造世界上百分之三十的垃圾。目前全球75%的漁場被過度捕撈,近八成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盡。在資源已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大國的解決之道卻是拿取第三世界的資源,以提高當地經濟水準為名或是用不對等的條件交換當地資源,而通常發展中國家的勞工在面臨生活所需的困難下,往往只能任憑大國的為所欲為。

生產:
與化學物質混和生產出來的產品現今有超過十萬種充斥在市面上,僅少數通過人體健康測試,而其中無一項測試過「協同健康衝擊」,也就是人體在同時使用多種化學合成物後,是否會產生互相衝擊的效應。BFRs(溴化阻燃劑)就是一種可以使產品耐火燒的化學物質,它是一種對人腦有害的神經毒素。各式各樣的毒素隨著商場、工作場所、甚至學校,擴散到我們日常使用的物品以及食物中,最後隨著人體吸收後累積在身體裡,無法排出,久而久之造成人們生理的病變、癌症及慢性疾病。
至今全球平均每天有將近二十萬勞工因為當地資源剝削殆盡被迫離開家園,前往其他地區尋找工作,而其中不免有許多婦孺,在高汙染以及化學物質充斥的環境下工作,對下一代和自身都可能有不好的影響。

配發&消費:
    賣方將商品壓低價格以吸引顧客上門消費,其中的成本外部化便是降低員工工資,因為一件商品的低成本根本不足以支付多名員工的薪水,那又是誰吸收了這些代價呢?真正付出代價的是「環境」,以及失去新鮮空氣與土地的居民。
    為了維持貨物的流通,我們不停地消費,而地球資源則不停地被消耗。一件商品在售出後只有百分之一的原料會被重複利用,也就是說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將廢棄,每件商品平均六個月就會成為垃圾。大部分的物品廢棄後會被送到焚燒爐燒毀,而焚燒後排放出來的有毒物質,例如:戴奧辛,卻是危害人體極深的有毒物質,更別說影響空氣與氣候。
    另一種選擇是將不用的產品回收,回收可以減少製造垃圾,也能減緩對環境的傷害,但卻不能深入根本問題,因為家庭製造的垃圾僅是眾多工業廢棄物的冰山一角,況且,有許多垃圾是無法回收利用的。

結論:
    我們應該摒棄隨手即丟的觀念,以永續性和公平正義來看待產品,有效改變產品帶給我們的生活,例如:綠色化學、零廢棄物、循環性生產、再生能源、以及在地生活經濟,使整個單向的系統成為可以循環的環狀系統,而這需要人人的努力,少喝一杯飲料就少製造一紙垃圾,少買不必要的產品就減少不必要的堆積物與支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