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購物狂熱


購物狂熱,更多等於更好?


法文一 林亞慧402120410

*購物讓我快樂?

購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食衣住行到育樂,每一項都需憑藉購物來滿足,我認為買東西和挑選東西的當下是快樂的!

因為有想要的渴望,進而有想努力取得的期望,許多人更把購物當成一種抒放壓力,自我滿足的方式,購物對現代人的重要性已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但無限度的追求及選購又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腐蝕人心的一大" 病體 "-富裕流感

貪婪已經感染我們的社會,這是最糟的傳染病:或許不只是貪婪,恐懼才是推動我們那膨脹慾望的主力;也就是害怕在別人眼中看起來不成功

在富裕流感的時代,購物中心取代了教堂而成為文化價值表徵;購物商場已經變成許多社區中心;小孩大人皆視購物中心為填補空虛生活的理所當然之道;

而過去幾年,有一種新的富裕流感病媒出現在網路上,美國人平均每週花十一個小時在網路上,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購物,現在幾乎有半數網站都會賣東西,根據世界記錄大全,有一個美國人擁有驚人的ㄧ千四百九十七張信用卡數;而現在的破產率甚至超過大蕭條時期;還有賺得越多,存得越少

大多數美國人沒有適當務計畫:

百分之六十的家庭如果失去工作,只能維持大約一個月原本的生活,比較有錢的也只能維持三個半月

家已成為某種炫耀的表徵,推土機鏟平了一堆尚存且功能還不錯的房屋,取而代之的是超過一萬平方呎的超大豪宅;在某些西部的壯麗山城,許多超級別墅其實只是新富階級用來渡假的第二個家對許多人來說,休旅車象徵地位;人們的期望高多了,他們要各種便利;動力方向盤/輔助煞車/高級音響;1970年能源危機的噩夢,早就拋在腦後

外食的花費比自己料理還多,慾望膨脹了,胃口也膨脹了

我們擁有東西,還是東西擁有我們?在這個堆滿商業的世界裡,我們很容易就淹沒而失去自我,被潮流帶著走,到商場買更多的東西,或去跟汽車經銷商買輛新車;永遠想要更多,不會休止
史文生觀察到:”悲劇,就是渴望擁有一些東西,然後用盡方法得到它,卻發現一切都是空虛”;而真正擁有的是壓力與精疲力盡,人際關係也蒸發殆盡,身邊雖然圍繞著各式各樣的新奇玩意卻找不到意義”

*富裕流感改變著生活,影響且深入最重要的情感面
我們認為科技進展/自動化/自動控制….,應該帶給我們更多休閒時間和更少工作時間,然而現在我們有了科技,並沒有得到時間,我們把更多東西塞進生活中,並在其中失去耐心,且把時間壓縮到如此極致,卻覺得我們等待的每秒鐘都是痛苦的,強迫我們要加倍工作才能負擔這些商品,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痛苦也緊繃

富裕流感更是一個家庭問題,有研究發現美國夫婦現在每天只花十二分鐘和對方交談;親子時間都發生在父母接送孩子往返的不同場合;家庭固定共進晚餐的時間減少;許多家庭陷入債務和一觸即發的財務衝突中
我們工作的時間越長,家庭生活變得更有壓力;而家裡的壓力越大,我們就越想逃到工作去;這個循環並非始自工作,而是源自富裕流感,我們經常是因為想要更多所以才做更多的工作,我們選擇了錢而不是時間
在全球化過程中,訊速將每個國家捲進消費型態中;其中非常強調一點就是設法影響兒童,從很小開始就重塑其價值觀,讓他們打從心底相信進步是由他們所消費的物品來定義

*告別富裕流感,回到購物最初的簡單

一股強調「反璞歸真」的新生活型態,正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

199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持續穩定成長,儘管一度歷經網路經濟泡沫化,但全球景氣仍大致穩定,也促使人們安逸地縱情消費、追崇繁華的物質生活,全世界一度罹患了「富裕流感症」(Affluenza)。

但在遭遇次級房貸、金融海嘯衝擊後,情勢為之丕變。「美國貧富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成斷層,而中產階級的真正收入也正在下滑,」《告別富裕流感》一書共同作者之一的約翰‧德葛拉夫(John de Graff)指出。

窮則變,變則通。面對生活條件的驟變,許多人並未退怯喪志,反而重新反省過去紙醉金迷般的生活,並努力活出一種儉樸永續的生活型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