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248農學市集心得 馬佩君


雖然我沒有直接和受訪者面對面訪談,但在整理錄音檔時,有段談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討論小店敵不過便宜的量販店時。

他說:「便宜不見的好,以前一件外套可以穿十年,現在不行了」

同學反駁說:「因為現代人也喜新厭舊阿」

他回說:「喜新厭舊,所以當你買東西時是選擇你要丟的東西,而不是你要東西。買回去的東西裡有百分之三時是要丟掉的。」

確實,當生活優渥了,東西便宜了,我們總是在買了之後才考慮東西對你的實用性,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處在艱困的環境下,如果大家能把自己的外套阿,鞋子,衣服等等的多穿個一年,手機和車子能用就多用幾年,減少不必要的汰換,省下的資源會是意料之外的多。

去選擇你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丟的東西。

我以前會覺得農學不就是種田嗎?

農學市集不就是推銷農產品而已嗎?

但很多事就是要真的接觸過才會知道。

聽著錄音檔會發現談話內容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農業的專業知識,社會關懷、政治議題、成本收支、未來展望等等的,都是他們所關心的。

想著怎樣幫助農業發展讓農民生活穩定,卻不能流於拘泥,須不斷創新,而每個政治上的政策變動都可能影響農業的走向。

需要多少的人生經驗,多少的智慧,多少的熱情才能維護市集這樣的運作。需要多少的抗爭,多少的努力,政府才能聽見這樣的聲音。

一切都不知道,所以這些農學鬥士能做的也只有用心做認真做。多一個人了解,就多一份機會。

這次的採訪,覺得楊儒門先生是個很特別的人,願意為農民挺身而出甚至不惜採取激烈手段,出獄後獨自北上,在朋友的幫助下有了塊小地,創立了248農學市集,不去管會不會成功,做就對了。

聽著楊儒門先生的故事和他對現在台灣的看法,感覺被激勵了卻也有點慚愧。

他提到:現在很多大學生阿,整天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以為讀了這個將來就一定得做這個,不怪很奇怪喔,雖然有這樣的認知,卻還是不願意好好的讀自己的本科。而且阿,不一定讀什麼就要做什麼阿,像我們做果醬的裡面一個是讀分子研究所的,一的讀園藝,三個讀金融,還有讀倫敦政經學院的。跟做果醬有關係嗎? 朋友多交點,腦袋要活一點,培養自己的能力。

一直很擔心自己只讀一個單單的語言,將來是不是會找不到工作

但是聽完之後,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了,你有能力機會自然會找上妳,專注於眼前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到別人無法取代的位置。多交朋友並學會關懷這個社會,愛這片自己所生長的土地。

也許我們無法像楊儒門先生一樣有這樣的勇氣去放一顆炸彈。

但是支持在地生產的農產品,不浪費食物,愛惜物品,衣物多穿個幾年等這些重要的小事,對我們來說都只是在想做和不想做之間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