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購物狂熱

兒家四496580153 陳威安 大意(一): 在第一章購物狂熱裡,作者描述到了「富裕流感」這個詞,也解釋富裕會傳染,從大家的消費─商場狂熱、全家熱、家庭購物、網路購物等等。掃貨客:越消費越省錢,在這看似良好的消費省錢法,卻正通往破產之路。 第二章講快速破產,就是因為不節制的消費,平均每個美國人擁有6.5張信用卡,整個國家就有12億張,而且高達83%的大學生持有信用卡。許多信用卡公司不只鼓勵顧客消費,還盡可能的要他們負擔更多的債務。大約每15秒就有一個美國人破產,諷刺的現象:賺的越多,存的越少。美國人的儲蓄低於新水的4%,是德國的一半,更是日本的四分之一,當時是壞消息,但現今卻徘徊在零左右,紐約時報指出,美國人現在的儲蓄只占個人收入的0.2%,大多數美國人沒有適當財務計畫。 第三章─慾望橫流,在1957年,美國人覺得自己非常快樂的比例達到最高點,此後再無法超越,當時我們感覺比現在富有。今天大多數美國人並不覺得自己富裕,心理學家保羅說:雖然今日國民生產毛額是過去的兩倍不止,每個家庭的物品數量也是過去的兩倍,但富裕的感受卻沒有超越過去,甚至比過去更低。比起之前的世代,我們有更多要買的東西及更高物質的慾望。房子也越變越大,車庫越蓋越多,但卻是拿來放物品的,有太多東西要堆放了。汽車也是,車子越變越大,休旅車紛紛被購買,象徵著地位,「我喜歡那種往下俯瞰其他車子的感覺,可以帶著笑容宣示『我比你大』,讓我感覺權力在握。」在1970年被當作奢侈品,而現在卻有超過一半美國家庭擁有並視為必需品。「貪婪已經感染我們的社會,這是最遭的傳染病。」恐懼才是推動我們那膨脹慾望的主力─害怕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不成功。 接下來是第九章─渴求意義,以累積財富為報復的個人與「較低自我實現、較低活力、更多憂鬱和更多焦慮有關聯」。 第十章─社會創傷,分配上的問題,所得分配不均,但贏家卻通吃。有人需要做很多份工作才能過活。不受節制的消費主義傳染病,擴散到全世界,貧富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P170的小故事,在南非的喀拉哈里沙漠的仙人掌可以用來比喻今日的分裂世界。 第二十一章─痊癒之路,P299,測驗自己到底有沒有得富裕流感。 大意(二):消費使用 1.升格當主人,不管是真的需要,或一時興起的念頭,還是為了趕走壞心情,或三者通包,「逛街」可以一次搞定。 2.消費主義,我們會用逛街買東西來滿足情感與社交需求,而且會拿自己擁有的東西來定義自己,展現自我價值。 3.過度消費─我們取用的資源遠遠超過我們所需要的,超過地球能供應的量(美國大部分的地區是這樣的)。 4.由於生產力大幅提升,工業化社會面臨了抉擇,要維持跟以前差不多的產量,然後大幅縮短工時,還是維持以前的工時,繼續生產越多越好?歐洲選擇了前者,歐洲的東西都比較小,冰箱小、車子小、房子也比較小,生活品質也比較高。 5.我們被困在一個作者稱為「工作─看電視─花錢」的迴圈中。P216 6.貿易的兩種伎倆 A.計畫性過時,東西永遠不嫌多,「設計來丟的」,灌輸慾望給買家,讓他們想擁有新一點的、好一點的東西,而且要快一點到手(立刻)。縮短換新週期,(產品就是要越快丟、越快換新的越好),我們丟棄通常是完好無缺的產品的速度還在持續加快。 B.廣告,一般美國人的一生中,有一整年是拿來看廣告的,小朋友才兩歲,就已經建立起品牌忠誠度。今天的廣告通常也懶的形容產品,反而是在創造一種形象、生活方式和社會地位。置入性行銷。 7.社會比較,女人會砸重金買口紅,但不會花太多錢在洗面乳上,因為口紅是要塗給別人看的。 8.看電視、消費者花錢和負債之間的關聯;每個禮拜多看五小時的電視,每年就會多花好幾千美元來買東西。垂直延伸的參考群體 9.在消費主義裡,衝動的地位高過於深思熟慮;即時的快感高過於長遠的滿足;自戀高過於交際的能力;權利高過於責任;現在高過於過去和未來。 10.因為消費者的身分過度發展,公民身分漸漸萎縮,我們的文化變的越來越商業化,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消費主義薰陶的成果。我們不需要什麼意識消費,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喚醒這個公民身分 11.三大理由,喚醒你內心沉睡的公民 A.加入強大、充滿活力的社區,會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證據顯示,對快樂最有貢獻的是社交關係的品質。 B.活躍的社區生活型態,和強烈個人主義相反,可以減少地球上傷亡的人數。大家互相分享,互助合作。工具借用圖書館。 C.喚醒沉睡的公民,就能重建大眾的政治參與力,共同集思廣益,找出最好的方法來面對這顆地球的疑難雜症。考慮行為的後果 12.消費要平等,跳脫迴圈。P240的數據。有錢人越來越有錢,但窮人卻越來越窮,把消費推上新高。 13.重新分配,夠用就好,不過度浪費,重新思索、重新規劃生活方式,制造與消耗少一點東西,用更好的方式來分配現有的資源和東西。 心得: 看了這篇內容,我覺得內容好多都是我不知道的,例如美國的消費,我一直覺的美國是個強大的國家,但它的人民卻不是最快樂的。而且我也做了第299頁的測驗,分數是28分,沒想到我也得了富裕流感,但還好只有一點點,還可以治療的。 我自己本身也是有在工作的,而且今年還兼兩份工作,但還好就是因為兼了兩份工作,所以沒有多餘的時間看電視,一下班就是要趕快洗澡睡覺了,所以我不會花太多錢。而我覺得的二篇講到了“計畫性過時”業者及商人真的好陰險喔,設計來丟,還好我不是那麼禁不起誘惑,不過我身邊的朋友就常常換手機,換車子,手機剛買沒多久,一出新機,他又想要買新的了,永遠要跟上流行,所以這些情況在美國好像常常有的。 「在消費主義裡,衝動的地位高過於深思熟慮;即時的快感高過於長遠的滿足;自戀高過於交際的能力;權利高過於責任;現在高過於過去和未來。」我覺得這句話講的很好,在消費主義裡,人都變得很不理性,衝動購物,就算買了也不能滿足,大家變的要用消費來比高下,交際能力不好也沒關係,永遠都只想到現在,一有錢就花光光,不會好好想想未來,只要現在好就好了。我覺得我們公民的身分真的被消費所蓋過去了,我們現在滿腦子只想要過的好,跟別人比較,卻沒有盡到公民的義務,這個地球才會越來越萎縮,到處都有問題,所以我們要喚醒我們身為公民的身分,對社會做點貢獻,想想其它地區的貧窮人,他們還很辛苦的過生活,我們卻不知足的抱怨東抱怨西,這些都不是對的,應該要重新分配,夠用就好,不過度浪費,東西用到壞再換,不要追求流行,因為不管再怎麼追,總是會有人比你流行;重新思索、重新規劃生活方式,可以像歐洲一樣,生活步調慢一點,也可以發現大自然美好的一面;制造與消耗少一點東西,地球只有一個,若大家都有這份警覺,根本不需要去尋找的二個星球,好好愛護地球是大家的責任;用更好的方式來分配現有的資源和東西,不要再製造更多東西,然後再來丟棄。我想我以後買東西時,會想清楚到底我是“想要”還是“需要”,不衝動購物,若真的要買,買對東西很重要,也要想想買甚麼東西對製造者才有 改善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