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血色海灣》帶來的反思……

血色海灣》帶來的反思……
影傳四499050094 鍾佳臻
在老師播放這部片前,其實我已在系上相關的課程中做過關於該片的報告,猶記當初看到血色海灣時,真的覺得海豚們非常的可憐,也深深感受到人類的殘忍,但也許是抱持著分析拍攝方式的心態去看待這部片,我的思考僅至於對於海豚的憐憫,直至再次看到這部片,才讓我重新的思考關於導演想表達的內涵及我們在觀看完後能付出怎樣的行動。
兩次的觀影經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導演利用水中錄音機記錄下的海豚的慘叫聲及請好萊塢特效組偽裝成石頭的攝影機所拍攝的染血海灣,從畫面的刻畫中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海豚的痛楚,也深深地為人類的殘忍而哀悼。
影片中的數據顯示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於每年太地海豚驅獵捕殺約23000隻海豚,這個數量卻是過去日本每年捕殺南極地區鯨魚總數的三倍,並差不多等於全日本捕殺海豚的總量,我們不禁質疑這麼大量的捕殺是否真的有其必要性!
在影片中也揭露出,除了少部分較具有天份的海豚將被以高價出售至國外受訓表演,其餘的根本就是被任意宰殺,作為食用肉品以賤價出售;然而,由於鯨豚在海洋食物鏈中屬於高級消費者,它們的肉中含有超標的汞,長期下來給人帶來的傷害將不堪設想,但當地政府及漁民們卻因為利益而掩蓋這個事實,而他們過度的宰殺及不尊重生命的態度也讓觀影者深惡痛絕,這也不禁讓我們自省著,雖然人宰制著這個世界,但我們也應該適度的使用自然所帶給我們的資源,長期資本主義的濫觴讓人總是利益至上,哪裡有利益便向哪鑽,必定要到無利可圖時才肯罷手,殊不知這樣的行徑只是在加速自己的滅亡,人應該為自己的貪婪做出檢討與改進才是。
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導演面臨了被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強制驅趕的困境,當地漁民的挑釁及殘忍宰殺海豚的手法都讓觀眾義憤填膺,而該片也在國際間造成相當大的迴響,但透過在課堂中的討論,我也產生另一種思考面向。大眾對於和歌山當地漁民及政府的行徑給予一昧的譴責,但在相關的報導內容中,我們也得知了這看似兇殘的獵殺手法其實是當地長久以來的傳統,當地的漁民們對於海豚大量撲殺的行徑固然不對,也的確應該做出改變,但我們這些所謂的譴責與撻伐是否也會對當地的居民造成傷害?這也是我們應思考的事。

許多紀錄片的導演都以揭發社會或環境上不公不義的事件為出發點,紀錄出來的內容也會有屬於導演的觀點,觀眾很容易會認為導演呈現出的內容便是百分之百的事實,但其實仍是有部分落差的,當我們在支持自己所認為的正義的同時,也應小心別讓它成為理所當然傷害人的藉口。紀錄片能讓我們發現社會上的問題,也能讓我們自省,並以此為借鏡,透過血色海灣,我們發現了人類的貪婪,觀看影片的我們或許無法立即做出什麼實際的行動,但我們能從改變自己的心態開始,若每個人都能節制的、有效的利用資源,相信世界便能更加永續的經營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